
心理輔導有用嗎?
有很多非常需要心理輔導的求助者, 都會常在心裏反覆掙扎到底接受心理輔導是否真的有幫助呢?為什麼我不能自己看相關心理學書籍,從而改變自己呢?又為什麼一定要在心理治療房裏去接受一個陌生人的協助才有效呢? 要回答這些疑惑,我們可先思考一個問題:「人是如何改變的呢?」很多人以為只要頭腦上的道理明白了,人的行為自然會改變 !但實際的臨床經驗告訴我們,很多人是頭腦上或理性上的道理都明白,但行為上卻往往與思想背道而馳,因而使人的改變異常困難。 我認為當人可以經歷一個「新經驗」,便是改變自己的起點,當不斷積蓄新的經驗,便會替代或掩蓋舊的經驗,人就會在不知不覺間改變了自己。心理輔導最有用的地方,是求助者可以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與一個專業又沒有利益相關的人士,為了自己成長的好處,創造一種新的經驗。當在這個安全的環境下,不斷地創造正向的經驗足以掩蓋過去成長所遺下的負面經歷,求助者便自然而然地改變了自己。 心理輔導的高下並不在於如何在道理上或理性上說服來訪者,而是與來訪者按他/她的需要而不斷在治療過程中創造新的經驗,使求助者可以在安全及信任的環境中不斷積蓄足夠改變自己的力

為什麼需要婚姻輔導呢?
對於大部分面對婚姻問題的夫婦而言,經常困擾自己的問題是:「為什麼還要花金錢與時間和這位不再喜歡自己的配偶接受婚姻輔導呢?直接離婚不是更為一了百了嗎?」 對於處理親密關係的問題,離婚是一個較為極端的方法,但這方法通常只能處理表徵問題,並不能解決核心的問題。有時候離婚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產生新的問題,使本來已在水深火熱的夫婦及孩子疲於奔命。 很多婚姻衝突的問題其實只是表徵問題,衝突的內容可以是千奇百怪,但其核心的本質是:如何面對自己內在脆弱的小孩!在親密關係中,內心脆弱的小孩通常都是充滿了憂慮與恐懼,例如:害怕自己不被愛;害怕自己不夠好;害怕自己不重要;憂慮自己不是好媽媽......當這些憂慮與恐懼勢不可擋時,便會有一個衝動或憤怒的小孩用極端的方式來自我保護。而這些極端的自我保護方法往往會造成配偶的心靈受傷,從而喚醒對方那個衝動或憤怒的小孩也用極端的方式來自我保護。當兩衝動或憤怒的小孩在使用極端的方式來互相攻擊時,便把婚姻關係推向惡性循環了。 婚姻治療師的最重要責任便是協助夫婦打破上述的惡性循環,從而使一對本來互相相愛的戀人可以逃出互相攻擊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