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妻關係會影響孩子情緒或精神健康嗎?
最近社會上有關學生的精神健康與教育制度是否有關引起了很多的爭論,最後卻是各說各話,莫衷一是。然而,我認為有一個更值得討論(但政治不正確)的問題卻沒有人提出,這問題是:學生或兒童的精神健康是否與家庭關係(甚至夫妻關係)有關呢? 在臨床上我們常常會看見兒童的古怪行為或者經常情緒失控等問題都可能與家庭功能失調或父母管教失效相關,使孩子的問題得以維持,造成長期的精神健康困擾。 然而,有很多父母(甚至專業人員)都未必即時會接受這種臨床上的觀察,他們更願意接受這是孩子的個人問題,把孩子的問題「病態化」,使孩子變成了家庭問題的代罪羔羊。 著名的家庭治療師李維榕博士團隊在2010年於 香港大學 家庭研究院就在 Family Process 發表了一份非常有份量的研究論文( 下載論文 ),該研究發現了孩子在父母出現衝突時有明顯的不正常的生理反應,並且可以透過儀器被記錄下來。 當然,學術的論文要閱讀明白是有一點困難的,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政府所建立的 家庭議會 網站中的 家庭治療篇 中有一個「希希的故事」,這個案便是其中一個被研究的家庭,用家庭治療的方法協助孩子走出

預防「婚外情/外遇」五步曲
婚外情是常見的婚姻危機,而且對家庭造成的衝擊是非常巨大的。有人形容婚外情的出現就好像在家庭中發現了癌症/惡性腫瘤一樣,對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都可能造成負面影響,而且要治癒這頑疾卻是非常困難的。 因此, 面對婚外情的挑戰,預防比治療更加可取。 我們都知道癌症的出現並非三兩個月的事情,而更可能是因長期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所造成的。 同樣地,婚外情的出現可能並非短期的婚姻問題所造成的,更可能是長期夫妻關係負向互動所造成的。我常常告訴想挽救婚姻的求助夫婦:「婚外情是一個很極端的手法去告訴對方自己在婚姻中是不快樂!」正如面對癌症的挑戰,我們需要建立長期健康的生活模式一樣,夫妻需要學習如何建立長期的健康關係,這才是預防婚外情的最佳方法。 問題是如何做呢?我建議各位可以從以下五方面思考: 1) 情緒管理 一般而言,情緒在關係衝突的演化過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坊間已有千千萬萬的情緒管理的書籍,指導你如何管理好你的情緒。效果如何呢?你隨便買幾本來試試便會一清二楚的。我今天想與你分享的是有關夫妻在親密關係中所呈現的 情緒模式 ,以及如何在相應的模式中找到出路。 根據美

夫妻衝突的困局與出路
夫妻衝突是婚姻關係中無可避免的元素。可能有夫婦會抗議說,他們從來都不會與對方爭執的,都是各自自動讓步的。縱使如此,我也不會恭喜你們的,因為在臨床上的觀察所見,這樣的夫妻關係比會爭執的夫妻更疏離,也更容易分離。 可能你會問:夫妻間的衝突是否必然會出現呢?答案:很大可能(Probably Yes)。因為選擇性伴侶的決定性原則:每個人愛的都是自己所欠缺的部分。因此,你非常可能會選擇一個伴侶--擁有一些你沒有的特質。而這些你所沒有的特質被帶進親密關係時,便會使你感到憂慮。所以你會有意或無意間很想改變對方的這些特質,使到自己不需要再因為這些特質而憂慮。當你的伴侶感到你很想改變他/她時,本能的反應便是努力保護自己,抗拒被改造;甚至會覺得被拒絕而對你產生憤怒等等。當你發覺對方抗拒改變,你通常不會認識到是自己過於憂慮,反而會覺得對方問題很嚴重,非要拯救對方不可。同樣地,對方也會感到你「改造他人的慾念」的問題很嚴重,也很想拯救你出水深火熱之中。當夫妻雙方都強烈地想改變對方而沒有想過要改變自己時,他們便造成了一個嚴重的惡性循環了。 舉個例子:有一次我問一位年輕太太,